一、什么是晶閘管輸出型?
晶閘管輸出型是電路控制中的說法。在很多自動化設備中,電路最終都需要對一些執(zhí)行部件(如電機、電磁鐵)實施控制,電路對這些執(zhí)行部件的控制可通過繼電器、雙向晶閘管、晶體管等開關器件進行,因此對于電路的輸出端來說就有了與之對應的“繼電器輸出、晶閘管輸出、晶體管輸出”等類型。
二、plc輸出晶閘管怎么表示?
繼電器輸出是有觸點輸出,就是一個開關輸出而晶體管和晶閘管輸出是無觸點輸出,是靠晶體管及晶閘管,導通截止起開關作用的,
三、繼電器輸出與晶閘管輸出的區(qū)別?
(1)繼電器輸出:
優(yōu)點是不同公共點之間可帶不同的交、直流負載,且電壓也可不同,帶負載電流可達2A/點;但繼電器輸出方式不適用于高頻動作的負載,這是由繼電器的壽命決定的。其壽命隨帶負載電流的增加而減少,一般在幾十萬次至Jl百萬次之間,有的公司產(chǎn)品可達1000萬次以上,響應時間為10ms。
(2)晶閘管輸出:
帶負載能力為0.2A/點,只能帶交流負載,可適應高頻動作,響應時間為1ms。
繼電器優(yōu)點:交流及直流負載都可以驅動;負載額定電流大;
缺點:動作頻率不能太高,同時繼電器是有壽命的,一般100萬次;
晶體管優(yōu)點:動作頻率可以達到幾百KHZ,無觸點,因此不存在機械壽命的說法;
缺點:只能接直流負載(一般DC30V以下),電流比較小;
雙向可控硅(晶閘管輸出):只能接交流的負載,動作頻率比較高,壽命長,但負載的額定電流也比較小
晶體管主要用于定位控制,要用晶體的輸出來發(fā)出脈沖。而繼電器是不能用發(fā)出脈沖的,也就不能定位控制了。如果用繼電器去控制定位伺服或是步進的話就還要加定位模塊,經(jīng)濟上不劃算。而用一個晶體管輸出的就可以控制伺服等。就這么回事。依據(jù)生產(chǎn)工藝要求,各種指示燈、變頻器/數(shù)字直流調(diào)速器的啟動停止應采用晶體管輸出,它適應于高頻動作,并且響應時間短;如果PLC系統(tǒng)輸出頻率為每分鐘6次以下,應首選繼電器輸出,采用這種方法,輸出電路的設計簡單,抗干擾和帶負載能力強。
1.負載電壓、電流類型不同
負載類型:晶體管只能帶直流負載,而繼電器帶交、直流負載均可。
電流:晶體管電流0.2A-0.3A,繼電器2A。
電壓:晶體管可接直流24V(一般最大在直流30V左右,繼電器可以接直流24V或交流220V。
2.負載能力不同
晶體管帶負載的能力小于繼電器帶負載的能力,用晶體管時,有時候要加其他東西來帶動大負載(如繼電器,固態(tài)繼電器等)。
3.晶體管過載能力小于繼電器過載的能力
一般來說,存在沖擊電流較大的情況時(例如燈泡、感性負載等),晶體管過載能力較小,需要降額更多。
4.晶體管響應速度快于繼電器
繼電器輸出型原理是CPU驅動繼電器線圈,令觸點吸合,使外部電源通過閉合的觸點驅動外部負載,其開路漏電流為零,響應時間慢(約10ms)。
晶體管輸出型原理是CPU通過光耦合使晶體管通斷,以控制外部直流負載,響應時間快(約0.2ms甚至更小)。晶體管輸出一般用于高速輸出,如伺服/步進等,用于動作頻率高的輸出:如溫度PID控制,主要用在步進電機控制,也有伺服控制,還有電磁閥控制(閥動作頻率高)。
5.在額定工作情況下,繼電器有動作次數(shù)壽命,晶體管只有老化沒有使用次數(shù)限制
繼電器是機械元件所以有動作壽命,晶體管是電子元件,只有老化,沒有使用次數(shù)限制。繼電器的每分鐘開關次數(shù)也是有限制的,而晶體管則沒有。
6.晶體管輸出的價格稍貴一點.
四、plc晶閘管輸出和繼電器輸出的區(qū)別?
1、晶閘管輸出電路只能驅動交流負載,響應速度也比繼電器輸出電路形式要快,壽命要長。
晶閘管輸出的驅動能力要比繼電器輸出的要小,允許負載電壓一般為AC85~242V;
單點輸出電流為0.2A~0.5A,當多點共用公共端時,每點的輸出電流應減小(如單點驅動能力為0.3A的雙向晶閘管輸出,在4點共用公共端時,最大允許輸出為0.8A/4點)。
注意:為了保護晶閘管,通常在PLC內(nèi)部電路晶閘管的兩端并接RC阻容吸收元件(一般為0.015uF/22Ω左右)和壓敏電阻,因此在晶閘管關斷時,PLC的輸出仍然有1~2mA的開路漏電流,這就可能導致一些小型繼電器在PLC輸出OFF時無法關斷的情況。
2、繼電器輸出電路形式外接電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
PLC繼電器輸出電路形式允許負載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負載電流可達2A,容量可達80~100VA(電壓×電流),因此,PLC的輸出一般不宜直接驅動大電流負載。
PLC繼電器輸出電路的形式繼電器觸點的使用壽命也有限制(一般數(shù)十萬次左右,根據(jù)負載而定,如連接感性負載時的壽命要小于阻性負載)。
繼電器輸出的響應時間也比較慢(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響應的場合不適合使用此種類型的電路輸出形式(可以根據(jù)場合使用下面介紹的兩種輸出形式)。
當連接感性負載時,為了延長繼電器觸點的使用壽命,對于外接直流電源時的情況,通常應在負載兩端加過電壓抑制二極管;對于交流負載,應在負載兩端加RC抑制器。
五、變頻器晶閘管怎么測量好壞?
要測試變頻器中的晶閘管是否好壞,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首先,使用萬用表將變頻器斷電并確保其處于安全狀態(tài)。
然后,將萬用表切換到二極管測量模式并將紅表筆連接到晶閘管的陽極(A)端,黑表筆連接到陰極(K)端。
接下來,觀察表的示數(shù)。如果示數(shù)為正無窮,表示晶閘管正常,如果示數(shù)為零或接近于零,表示晶閘管損壞。
同時,還可以使用快速光電二極管測試器進行檢測,當光電二極管接觸到晶閘管時,若指示燈亮起則表示晶閘管工作正常,否則需要更換晶閘管。
六、PLC輸出晶體管和晶閘管輸出的區(qū)別?
第一:繼電器輸出型:為有觸點輸出方式,用于接通或斷開開關頻率較低的直流負載或交流負載回路。
第二:晶閘管輸出型: 為無觸點輸出方式,用于接通或斷開開關頻率較高的交流電源負載。
第三:晶體管輸出型:為無觸點輸出方式,用于接通或斷開開關頻率較高的直流電源負載。
七、晶閘管的輸入輸出特性?
晶閘管,也稱可控硅整流器,是一種大功率半導體電子器件,主要用在大功率交流電與直流電的相互轉換和交,直流電路的開關控制與調(diào)壓電路中.
晶閘管在陽極和陰極間加正向電壓,控制柵極相對于陰極也加正向電壓的時候導通.
晶閘一但導通,控制極就失去作用了,只有當陽極電流小于維持電流時才能關斷.
總的來說呢,晶閘管就是一個可控的單向導電開關,其正向導通受到控制極信號的控制.
八、晶閘管輸出由什么字母表示?
三極管顧名思義具有三個電極。二極管是由一個PN結構成的,而三極管由兩個PN結構成,共用的一個電極成為三極管的基極(用字母b表示)。其他的兩個電極成為集電極(用字母c表示)和發(fā)射極(用字母e表示)。由于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了一種是NPN型的三極管,另一種是PNP型的三極管。
晶閘管按其關斷、導通及控制方式可分為普通晶閘管(SCR)、雙向晶閘管(TRIAC)、逆導晶閘管(RCT)、門極關斷晶閘管(GTO)、BTG晶閘管、溫控晶閘管(TT國外,TTS國內(nèi))和光控晶閘管(LTT)等多種。
九、晶閘管整流電路輸出電壓的改變?
答:
晶閘管整流電路輸出電壓的改變在單相半波整流電路的輸出電壓(不濾波)是輸入交流電壓的0.45倍。因此單相半控橋(用晶閘管做的半波整流)整流電路的輸出電壓為輸入電壓的0~0.45倍,即Uo=(0~0.45)Uin。
如果加上濾波后最大值仍然可達輸入電壓的根號2倍,即輸入正弦波的幅值,故濾波后Uo=(0~1.414)Uin。
十、沃森變頻器顯示晶閘管過熱?
原因如下
過流熱故障一般可分為加速、減速、恒速過電流, 主要原因有起動加速時間太短、負載突然增大、變頻器輸出短路、負荷分配不均勻、變頻器與電機容量不匹配、內(nèi)部整流側或逆變側元件損壞、電源缺相、輸出斷線、電機內(nèi)部故障及接地故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