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華興數控車床螺紋切削進刀設置?
華興數控車床的螺紋切削進刀設置,應注意在兩端設置足夠的升速進刀段δ1和降速退刀段δ2,以剔除兩端因變速而出現的非標準螺距的螺紋段。
二、數控車床切削平面螺紋怎樣編程?
直接g1f螺距就好了。但是要一刀完成。要用恒速切屑
三、螺紋切削名稱?
一般指用成形刀具或磨具在工件上加工螺紋的方法,主要有車削、銑削、攻絲、套絲、磨削、研磨和旋風切削等。車削、銑削和磨削螺紋時,工件每轉一轉,機床的傳動鏈保證車刀、銑刀或砂輪沿工件軸向準確而均勻地移動一個導程。在攻絲或套絲時,刀具(絲錐或板牙)與工件作相對旋轉運動,并由先形成的螺紋溝槽引導著刀具(或工件)作軸向移動。
在車床上車削螺紋可采用成形車刀或螺紋梳刀(見螺紋加工工具)。用成形車刀車削螺紋,由于刀具結構簡單,是單件和小批生產螺紋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紋梳刀車削螺紋,生產效率高,但刀具結構復雜,只適于中、大批量生產中車削細牙的短螺紋工件。普通車床車削梯形螺紋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達到8~9級(JB2886-81,下同);在專門化的螺紋車床上加工螺紋,生產率或精度可顯著提高。
四、擠壓螺紋和切削螺紋區別?
擠壓螺紋和切削螺紋有很大區別擠壓螺紋是用滾板或滾輪胎具加工而成,由于是擠壓成型加工后蚱蚊密度提高了,強度增加了而且沒有廢料從而節約了大量成本在標準件加工都使該工藝,而切削加工的螺紋多釆用手工切削操作浪費人力和產生大量廢料又浪費資源,因此只在小批量生產中使用
五、車床切削螺紋切削深度怎么計算?
你看到的時不同螺距所對應的切深。
首先,你要確認是粗牙還是細牙,如果是粗牙,查出對應的螺距,如M8,其對應的螺距是P=1.25;如果是細牙,就會標出來,如M8X1,表示螺距P=1。然后按此公式可算出理論牙底深度,Dp=0.541265877*P。至于切深,就要看你所用的刀具是什么樣的,是帶圓弧,還是尖角,還是截形。最終確定實際切深ap。我是做設計的,所述偏理論。需結合實際生產所用刀具類型,確認實際切深。(切深只與螺距和刀具有關)
六、G76數控車床螺紋切削方法分析與應用?
根本沒有G76數控車床螺紋切削方法分析與應用,原來是只有以下答案。通常情況下,沒有其他,1.原因——①(1)knd加工中心G76主要加工的是大螺距的螺紋,因為它的進刀方式是斜進式,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護刀具。這也是G76、G92最主要的區別。
七、攻螺紋切削深度?
理論深度是:
螺距×0.6495,例如加工M20×1.5普通三角形
外螺紋的切削深度為:1.5×0.6495=0.97,如果換算成直徑就是車刀必須車到20-2×0.97=18.05,以上只是個參考值。
事實上這個深度受車刀的刀尖圓弧的大小對螺紋的中徑會產生很大的偏差,如果刀尖圓弧較大,照此計算往往會造成過切削而使螺紋工件報廢,所以車削螺紋時應當在車刀還沒有到達理論深度時就用螺紋規檢查是否已經能達到要求。
八、螺紋切削轉速公式?
1、因為螺紋從大徑到小徑變化不大 所以選用G97恒轉速加工,所以公式為:1000VC/πD=n。
2、加工螺紋時候,進給速度VC是根據螺距固定的,也就是說1mm螺距的進給速度就是1mm/r,π和直徑D也是固定的,所以直接計算就可以。但是要根據材料、材料硬度和刀具材料以及刀具耐磨程度選擇合理的螺紋進刀方式和合理的背吃刀量。
3、很多都是憑經驗來,要看螺紋大小,螺距大小,一般好加工的材料或螺距小的轉速可以高一點。難加工的材料或螺距大的轉速放低一點,具體可以在加工時可以多做幾次提速,看螺紋的穩定性,和刀的使用壽命是否正常。
九、在數控車床上是如何實現切削螺紋功能的?
從加工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數控車在加工螺紋時有一個入切角度參數,這個參數可理解成螺紋在圓周切削的時候第一刀入切的位置。一般內、外螺紋這兩個值一定,螺釘在可以滿扣旋入螺帽后位置一定是恒定的。但由于不同的人扭力不同導致最終無法定在同一個位置,如果材料本身還有較強的形變能力就會無法對準。
十、如何實現數控車床切削液集中供給?
如何實現,當然是建立集中供液系統啊,按照產能確認主機設備的數量,然后確認所需要的切削液的流量,做適合規模的集中供液系統。現在主流是上排上供,所有的管線全部架空從上方走。
集中過濾冷卻系統是采用大循環、大流量、大行程液體回流的機械,切削液的熱量散發快,供液系統溫度低,并且在停工期設有內循環,使大流量的切削液能不間斷地流動,有效的抑制了細菌的生長,同時也容易對切削液的性能指標實現自動控制,確保切削液的質量;集中供液也便于污液的集中處理,保護生態環境,符合環保要求;
單機過濾和排屑,增減靈活,位置隨意,節省規劃時間;不擔心集中處理能力問題;
切削液集中過濾系統的供液和回液可采用三種形式:
1全部架空走管(在原圖紙上增加上排機構),即上排上供;
2架空供液、地溝沖屑回液,即上供地排;
3供液管和回液系統都在地溝中;
形式的選擇主要取決廠房條件和切削液性質;
因第一種方案充分利用了廠房的立體空間,占地面積最小,機床布局緊湊,現在大部分新建工廠采用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