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面淬火都有哪些方式方法?
熱處理工藝中淬火的常用方法有十種,分別是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低于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貝氏體等溫淬火法;復合淬火法;預冷等溫淬火法;延遲冷卻淬火法;淬火自回火法;噴射淬火法等。
一、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
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把已加熱到淬火溫度的工件淬人一種淬火介質,使其完全冷卻。這種是最簡單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狀簡單的碳鋼和合金鋼工件。淬火介質根據零件傳熱系數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狀等進行選擇。
二、雙介質淬火
雙介質淬火:把加熱到淬火溫度的工件,先在冷卻能力強的淬火介質中冷卻至接近Ms點,然后轉入慢冷的淬火介質中冷卻至室溫,以達到不同淬火冷卻溫度區間,并有比較理想的淬火冷卻速度。用于形狀復雜件或高碳鋼、合金鋼制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鋼也多采用此法。常用冷卻介質有水-油、水-硝鹽、水-空氣、油-空氣,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質,用油或空氣作慢冷淬火介質,較少采用空氣。
三、馬氏體分級淬火
馬氏體分級淬火:鋼材奧氏體化,隨之浸入溫度稍高或稍低于鋼的上馬氏點的液態介質(鹽浴或堿浴)中,保持適當時間,待鋼件的內、外層都達到介質溫度后取出空冷,過冷奧氏體緩慢轉變成馬氏體的淬火工藝。一般用于形狀復雜和變形要求嚴的小型工件,高速鋼和高合金鋼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四、低于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
低于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浴槽溫度低于工件用鋼的Ms而高于Mf時,工件在該浴槽中冷卻較快,尺寸較大時仍可獲得和分級淬火相同的結果。常用于尺寸較大的低淬透性鋼工件。
五、貝氏體等溫淬火法
貝氏體等溫淬火法:將工件淬入該鋼下貝氏體溫度的浴槽中等溫,使其發生下貝氏體轉變,一般在浴槽中保溫30~60min。貝氏體等溫淬火工藝主要三個步驟:①奧氏體化處理;②奧氏體化后冷卻處理;③貝氏體等溫處理;常用于合金鋼、高碳鋼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鑄鐵件。
六、復合淬火法
復合淬火法:先將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體積分數為10%~30%的馬氏體,然后在下貝氏體區等溫,使較大截面工件得到馬氏體和貝氏體組織,常用于合金工具鋼工件。
七、預冷等溫淬火法
預冷等溫淬火法:又稱升溫等溫淬火,零件先在溫度較低(大于Ms)浴槽中冷卻,然后轉入溫度較高的浴槽中,使奧氏體進行等溫轉變。適用于淬透性較差的鋼件或尺寸較大又必須進行等溫淬火的工件。
八、延遲冷卻淬火法
延遲冷卻淬火法:零件先在空氣、熱水、鹽浴中預冷到稍高于Ar3或Ar1溫度,然后進行單介質淬火。常用于形狀復雜各部位厚薄懸殊及要求變形小的零件。
九、淬火自回火法
淬火自回火法:將被處理工件全部加熱,但在淬火時僅將需要淬硬的部分(常為工作部位)浸入淬火液冷卻,待到未浸入部分火色消失的瞬間,立即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淬火工藝。淬火自回火法利用心部未全部冷透的熱量傳到表面,使表面回火。常用于承受沖擊的工具如鏨子、沖子、錘子等。
十、噴射淬火法
噴射淬火法:向工件噴射水流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根據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噴射淬火法不會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這樣就能夠保證得到比昔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層。主要用于局部表面淬火。
二、機床安裝方法?
1) 起吊和運輸機床的起吊和就位,應使用制造廠提供的專用起吊工具,不允許采用其他方法進行。不需要專用起吊工具,應采用鋼絲繩按照說明書規定部位起吊和就位。
2) 基礎及位置 機床應安裝在牢固的基礎上,位置應遠離振源;避免陽光照射和熱輻射;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濕和氣流的影響。機床附近若有振源,在基礎四周必須設置防振溝。
3) 機床的安裝 機床放置于基礎上,應在自由狀態下找平,然后將地腳螺栓均勻地鎖緊。對于普通機床,水平儀讀數不超過0.04/1000mm,對于高精度的機床,水平儀超過0.02/1000mm。在測量安裝精度時,應在恒定溫度下進行,測量工具需經一段定溫時間后再使用。機床安裝時應竭力避免使機床產生強迫變形的安裝方法。機床安裝時不應隨便拆下機床的某些部件,部件的拆卸可能導致機床內應力的重要新分配,從而影響機床精度。
三、機床測量方法?
一、自行測量
1.硬軌
訂做1個“L”型治具(保證治具的精度),將磁力表座吸在“L”型治具上,靠著1側導軌移動,千分表頭打導軌的平面或側面,看表讀數
2.線軌
直接將磁力表座吸在滑塊座上,千分表頭打線軌的平面或側面,看表讀數
二、購買專業測量儀器測量。
四、機床夾緊的方法?
1、三爪自定心卡盤(俗稱三爪卡盤)裝夾
特點:
自定心卡盤裝夾工件方便、省時,但夾緊力沒有單動卡盤大,
用途:
適用于裝夾外形規則的中、小型工件。
2、四爪單動卡盤(俗稱四爪卡盤)裝夾
特點:
單動卡盤找正比較費時,但夾緊力較大。
用途:
適用于裝夾大型或形狀不規則的工件。
3、一頂一夾裝夾
特點:
為了防止由于進給力的作用而使工件產生軸向位移,可在主軸前端錐孔內安裝一限位支撐,也可利用工件的臺階進行限位.
用途:
這種方法裝夾安全可靠,能承受較大的進給力,應用廣泛。
4、用兩頂尖裝夾
特點:
兩頂尖裝夾工件方便,不需找正,定位精度高。但比一夾一頂裝夾的剛度低,影響
了切削用量的提高。
用途:
較長的或必須經過多次裝夾后才能加工好的工件,或工序較多,在車削后還要銑削或磨削的工件。
5.花盤角鐵裝夾。用于四方及十字型的工件裝夾
6.芯軸和套具裝夾,用于以孔定位或以軸定位的裝夾。
7.各類自制夾具的裝夾等。各種不等邊或等稱的異型工件的安裝加工。
五、機床常用潤滑方法?
常用的:
1 飛濺潤滑 ,2 壓力潤滑總共三種:車床主軸箱內的潤滑方式基本有三種。當然有些小廠為了節約成本可能會把壓力潤滑給省掉。 1 飛濺潤滑 將齒輪浸泡在油里,當齒輪轉動時帶起的油使兩齒輪嚙合處潤滑
2 壓力潤滑 在主軸箱里有個柱塞泵,將油加壓順著銅管流到主軸軸承的上面滴下去潤滑軸承
3 重力潤滑 飛濺到床頭箱蓋的油通過有槽回到主軸箱所有軸承處,滴下去潤滑軸承
六、機床開關接線方法?
機床開關三相電源正負極要接對。
七、機床隔震方法?
1、將所需墊鐵放入機床地腳孔下、螺桿穿入內,用螺母夾持地腳,放置螺母與機床觸摸。
2、機床水平后,旋緊螺平,固定水平狀況。
3、因為橡膠的蠕變現象,在墊鐵次運用時,兩星期以后再調理一次機床水平。
4、進行機床水平調理,螺母逆時針旋轉,機床升起。
八、機床退火處理方法?
機床鑄件熱處理的退火種類:常見的退火工藝有:再結晶退火,去應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 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后道熱處理作好組 織準備等。
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
完全退火又稱重結晶退火,一般簡稱為退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于亞共析成分的各種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于焊接結構。一般常作為一些不重工件的zui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工件的預先熱處理。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為以后淬火作好準備。
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退火又稱低溫退火(或高溫回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來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熱軋件,冷拉件等的殘余應力。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后,或在隨后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九、機床使用方法?
使用機床的方法可以根據具體的機床類型和操作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機床使用方法:
1. 了解機床:熟悉機床的各個部件、功能和操作面板,理解機床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 準備工作:確保機床周圍環境整潔,安全防護設施完善,所需工具和材料準備齊全。
3. 穩固機床:將機床穩固地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進行固定,確保機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4. 加工準備:根據加工要求,選擇合適的刀具、夾具、工件和加工參數,安裝好刀具和夾具。
5. 啟動機床:按照操作面板上的啟動步驟,啟動機床的主電源和控制系統。
6. 調整機床:根據加工要求,調整機床的各個參數,如速度、進給、切削深度等,確保機床能夠進行精確的加工。
7. 加工操作:將工件安裝到夾具中,并進行加工操作,如切削、銑削、鉆孔等,按照加工工藝和安全規范進行操作。
8. 監控和檢查:在加工過程中,時刻監控機床的運行情況和加工質量,對加工過程進行檢查和調整。
9. 停止機床:加工結束后,按照操作面板上的步驟,停止機床的運行,關閉主電源。
10. 清潔和保養:定期清潔機床,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狀態,進行必要的潤滑和維護,延長機床的使用壽命。
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機床操作步驟可能因機床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定要遵循機床的操作手冊和相關安全規范進行操作,確保安全和有效的加工。
十、機床打孔對刀方法?
必須把鉆頭安裝在機床中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