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低碳發展意義?
聯系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影響談談在低碳經濟時代我們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目前面對日益惡化的氣候現象,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現今低碳經濟成為熱點問題,應該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內外因的綜合作用力,正推動著我國走向低碳經濟的時代.今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中國的主題就是“低碳減排,綠色生活”,作為中國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肩負起應有的責任與使命,共建我們的綠色家園!
全球暖化,不僅帶來了沙塵,還有暴風雪、寒流,暴雨、熱浪等等極端天氣接踵而來.專家預測,全球氣候還會進一步變暖,并且變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國的《科學》雜志,刊登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稱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氣溫將超過歷史上最高的1998年,將有更多的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人類不得不面臨南北半球冰火兩重天的考驗.同時聯合國評估報告提醒,人類如果不重視環保,到本世紀末,平均氣溫最多將上升6.3攝氏度,這是一個怎樣可怕的數字?簡單講,如果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僅在亞洲,每年就有700多萬人,面臨洪水侵襲.如果氣溫上升4攝氏度,全球就會有30多億人,面臨缺水問題.
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江南、華南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干旱.在我國降雨量最為豐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旱魃肆虐.農田龜裂、塘壩干涸、河溪斷流……3月23日,來自國家防總的統計數據顯示,因干旱造成飲水困難的人數已達2271萬,其中旱情最嚴重的云、貴、川、桂、渝五省份達1805萬人;我國耕地受旱面積1.14億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8796萬畝(重旱2798萬畝,干枯1381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2612萬畝.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積達9654萬畝,占85%.
除了干旱、氣候反常、全球變暖之外,水資源短缺、居住環境惡化 、經濟損失加劇 、海平面上升、 人類健康受威脅、 物種變化加劇等等眾多問題都亟待解決.
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低碳生活,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一種支持.
二、綠色低碳發展方式?
在“無廢城市”建設逐步全國推開之際,地方政府對于固廢處理的整體性需求會越來越高,將促使環保企業形成從源頭到終端的縱向一體化產業鏈;同時也需要一個橫向產業鏈,例如協同處理污泥、餐廚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因此集約式的固廢處理項目園區模式將越來越被各地推廣和應用。
三、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
推動產業產品升級減碳。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低碳、零碳和負碳產業,推動高碳產業和低碳產業動能轉換,把產業結構調“輕”、碳排放量變“低”。
加快鋼鐵、有色、石化等傳統高耗能行業改造步伐,推動更多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依托市場機制倒逼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產能逐步退出市場。
鼓勵應用綠色低碳生產工藝技術的行業領先企業做大做強,擴大綠色低碳產品產能,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資源的利用率。
四、低碳綠色發展的措施?
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扶持政策.將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發展理念和相關發展目標納入“十四五”規劃和相關產業發展規劃中。
二是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生態環保建設.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加快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抓緊出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深入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和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
三是組織開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試點。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統計、信息等支撐體系.加大對節能、清潔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逐步建立溫室氣體監測統計、氣候變化信息共享平臺和信息服務
五、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
“綠色低碳發展”既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綠色”,也指明了實現美麗中國的主要路徑——“低碳”,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揮棒。
綠色是“底色”,是發展的基本理念。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具體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獲得廣泛認同,“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指導原則貫穿經濟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以上這些,均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打好了“綠色底色”。
六、什么是綠色低碳發展?
綠色低碳發展是一種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對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建設,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七、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
一是降碳提質并舉,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支柱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加快重化工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二是堅持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促進非化石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優化交通設施布局和結構。
三是推動數字綠色文化賦能,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全面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數字產業,大力發展海洋特色新興產業集群,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
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
五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和碳匯能力,建立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六是構筑高質量發展空間動力系統,推動省內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提升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水平,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
七是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健全動能轉換的市場化機制,建設高效能服務型政府,拓展對外開放合作新優勢。
八、低碳生活綠色發展內容?
低碳生活綠色發展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消耗,促進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體內容包括節約能源,如使用LED燈、節能電器;減少碳排放,如騎自行車、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推廣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減少廢物產生,如垃圾分類、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倡導綠色消費,如購買環保產品、支持本地農產品。低碳生活綠色發展是每個人的責任,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我們可以為地球做出貢獻。
九、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淘米水可用來洗含油污的餐具,還可以用來擦家具、澆花等,干凈衛生。
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柜中的異味。
用節能燈替換60瓦的燈泡。
出門可以步行,健身又環保。
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出門購物時,盡量帶環保袋,減少使用塑料袋。
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
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動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