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吃刀量公式?
背吃刀量計算公式:
ap=(dw-dm)/2,
式中dw—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徑(mm);dm—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直徑(mm)。
對于平面刨削,背吃刀量也是工件待加工表面與已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
背吃刀量ap(切削深度)指:垂直于進給速度方向的切削層最大尺寸。 一般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back engagement)對于圓柱體工件的切削加工,指是的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的直徑差的1/2,即單邊切削深度。 在進給運動方向測量。把“每分鐘進給量”換算成“每轉進給量”得到的是進刀量。
二、數控車床車螺紋的轉速?背吃刀量?
數控車床加工螺紋轉速一般450就夠了,轉速快了質量差,每次切削量要以此減小。剛開始第一刀進給0.8mm,下面以此減少最后一刀只有0.1mm。加工到底徑后要重復走兩遍。最好用外圓刀在車一遍大徑。較少毛刺。
三、斜軌線軌數控車床最大背吃刀量?
數控車,本來就是做半精車、精車的。
而線規機床是從事精車加工的。建議1mm 或者1mm以內。當然你如果幾個mm也是可以加工的,但是那樣建議你用硬軌機床加工,畢竟機床分工不一樣。加工方式直接影響機床的綜合壽命四、背吃刀量的單位?
背吃刀量ap為平行于銑刀軸線測量的切削層尺寸,單位為㎜。端銑時,ap為切削層深度;而圓周銑削時,為被加工表面的寬度。
側吃刀量ae為垂直于銑刀軸線測量的切削層尺寸,單位為㎜。端銑時,ae為被加工表面寬度;而圓周銑削時,ae為切削層深度。
五、吃刀量和背吃刀量一樣嗎?
吃刀量a(engagement)——是兩平面間的距離,該兩平面都垂直于所選定的測量方向,并分別通過作用切削刃上兩個使上述兩平面間的距離為最大的點。
背吃刀量ap(切削深度)指:垂直于進給速度方向的切削層最大尺寸。 一般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back engagement)對于圓柱體工件的切削加工,指是的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的直徑差的1/2,即單邊切削深度。 在進給運動方向測量。把“每分鐘進給量”換算成“每轉進給量”得到的是進刀量。
兩個不是一個意思,背吃刀量和切削深度是一個意思一般用ap表示,指的是在包含主運動和進給運動方向的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測量,對于外圓車削而言,背吃刀量等于工件已加工表面與待加工表面的垂直距離;
切削厚度是切削層的一個參數一般用ac表示,在主刀刃選定點的基面內,垂直于切削表面度量的切削層尺寸,外圓車削時,若車刀主刀刃為直線,切削厚度ac=fsinKr,Kr為主偏角;若車刀刀刃為圓弧或任意曲線,則對應于刀刃上各點的切削厚度是不相等的。
六、什么叫背吃刀量?車床與銑床的背吃刀量有何分別?
轉速800r/min左右,進給量看銑刀3刃選100mm/min,兩刃選70mm/min,吃刀量3-5mm;切削用量是切削時各運動參數的總稱,包括切削速度、進給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與某一工序的切削用量有密切關系的刀具壽命(見金屬切削原理),一般分為該工序
七、背吃刀量是什么?不就是吃刀量嗎?為什么要加背呢?
背吃刀量指主刀刃與工件切削表面接觸長度在主運動方向和進給運動方向所組成平面的法線方向上測量的值。
對于外圓車削,背吃刀量ap(mm)等于工件已加工表面與待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即ap=(dw-dm)/2,式中dw—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徑(mm);dm—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直徑(mm)。 確定背吃刀量首先要根據加工余量,其次要考慮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還要考慮到要求的表面光潔度。相對于車刀而言,還要考慮到車刀的斷削槽的寬度等因素。當然也于你所刃磨的刀具有很大關系,不是有句話“好車工,一把刀”這需要你在日常的實際操作中多摸索和積累。
八、數控車床粗車吃刀量多少?
一般的數控車床大約3mm的單邊背吃刀量,大的加工中心可以達到5mm的背吃刀量。
吃刀量由機床、工件和刀具的剛度來決定,在剛度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使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加工余量,這樣可以減少走刀次數,提高生產效率。
確定吃刀量的原則是: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12.5μm~25μm時,如果數控加工的加工余量小于5mm~6mm,粗加工一次進給就可以達到要求,但在余量較大,工藝系統剛性較差或機床動力不足時,可分多次進給完成。
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3.2μm~12.5μm時,可分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兩步進行。粗加工時的背吃刀量選取同前。粗加工后留0.5mm~1.0mm余量,在半精加工時切除。
九、鉆孔的背吃刀量如何計算?
背吃刀量計算公式:ap=(dw-dm)/2,
式中dw—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徑(mm);dm—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直徑(mm)。
對于平面刨削,背吃刀量也是工件待加工表面與已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
背吃刀量ap(切削深度)指:垂直于進給速度方向的切削層最大尺寸。 一般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back engagement)對于圓柱體工件的切削加工,指是的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的直徑差的1/2,即單邊切削深度。 在進給運動方向測量。把“每分鐘進給量”換算成“每轉進給量”得到的是進刀量。
十、銑槽切削的背吃刀量?
切削的背吃刀量選取主要由加工余量和對表面質量的要求決定:
1、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12.5~25μm時,如果圓周銑削加工余量小于5mm,端面銑削加工余量小于6mm,粗銑一次進給就可以達到要求。但是在余量較大,工藝系統剛性較差或機床動力不足時,可分為兩次進給完成。
2、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3.2~12.5μm時,應分為粗銑和半精銑兩步進行。粗銑時背吃刀量或側吃刀量選取同前。粗銑后留0.5~1.0mm余量,在半精銑時切除。
3、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0.8~3.2μm時,應分為粗銑、半精銑、精銑三步進行。半精銑時背吃刀量或側吃刀量取1.5~2mm;精銑時,圓周銑側吃刀量取0.3~0.5mm,面銑刀背吃刀量取0.5~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