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方面的書籍?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么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于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 ,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里?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么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么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相信此書對于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于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里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
10、黃仁宇:《萬歷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辟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于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 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么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 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于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于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于,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于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后,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么》[《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準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自由主義思想研究》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于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后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借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范式”,供后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于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于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采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于“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后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二、創業方面的書籍?
創業方面的書有《世界十大富豪創業史》、《李嘉誠全傳》、《馬云傳》、《世界因你而不同》、《藍海戰略》、《中國商人最容易犯的一百個錯誤》、《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孫子兵法》、《激蕩三十年》、等等還有很多。
1.《世界十大富豪創業史》這本書介紹的主要是比爾蓋茨、巴菲特等影響世界的財富巨人的創業經歷,也是他們膽識、智慧、才干的結晶品。
三、薪酬方面的書籍?
1、《人力資源管理譯叢:薪酬管理(第11版)》,作者杰里.紐曼,這本書是關于薪酬管理很全面的一本書。
2、《薪酬體系設計實務手冊》(第3版),作者孫宗虎,這本對薪酬設計有用
四、醫學方面的書籍?
《生活之道》 作者:(英)威廉·奧斯勒 著,鄧伯宸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 推薦理由:該書是現代臨床醫學之
2. 《最年輕的科學》 作者:(美) 劉易斯·托馬斯 著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 出版時間:2011年。 推薦理由:劉易斯·托馬斯(1993-1993)畢業于哈佛
3. 《鼠疫》 作者:(法) 加繆著 劉方 譯 出版社:上
五、公司方面的書籍?
《公司法》《稅法》《人性的弱點》
六、教學方面的書籍?
1、《 班主任工作漫談》:作者是魏書生,本書涵蓋了以班主任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從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學生為主體到發展綜合素質、科學民主的管理措施,從指導思想到工作細節,全面科學,是廣大班主任、教師的必讀教科書;
2、《師道》:是廣東教育雜志社主辦的教育雜志,是一本承載為師者智慧和情感的讀物,直面中國教育現實,薈萃素質教育精華的刊物;
3、《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本書是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課教育學教材,曾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
七、期貨方面的書籍?
期貨是保證金制度的,不同于股票,只有專業的投資者才可以涉及期貨行業,如果不是專業的投資者,不建議做期貨,因為其風險確實是太大了。書籍的話一般以江恩理論等基本的金融知識書籍為主。
八、交際方面的書籍?
《卡耐基溝通的藝術與處世智慧》
作者:【美】戴爾·卡耐基
在這本書中,戴爾·卡耐基告訴了讀者任何溝通都需要人們客服畏懼,樹立自信,只有在自信的情況下,人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
九、銷售方面的書籍?
銷售方面的書有:《銷售DNA》、《傳銷防范》、《贏之星銷售法》、《極簡大話銷售》、《當下最流行的銷售話術》、《一RFM模型對銷售的影響》、《企業家維權法律手冊》、《三級聯創21法則》、《影響力溝通》、《SPIN銷售法》。
這些書籍內容實用,指導強大,有助提升銷售思維、技能和心態。建議銷售人員廣閱這些書籍,不斷學習提升自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十、工程方面的書籍?
建筑書籍主要分為:建筑基礎、三大力學、五大結構、建筑研究等。
建筑基礎包含:《建筑概論》、《建筑制圖》、《建筑材料》、《建筑陰影與透視》、《測量學》、《房屋建筑學》、《建筑施工技術》、《建筑設備工程》、《建筑招投標與預算》、《CAD應用在建筑中的運用》等;
三大力學包含:《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
五大結構包含:《土力學地基與基礎》、《磚石砌體結構》、《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
建筑研究包含:《高層建筑結構與施工》、《建筑經濟學》、《建筑管理》、《網架空間結構》、《建筑藝術》、《施工組織與計劃》、《建筑抗震設計》、《配筋原理與務實》、《建筑人文與風水》、《建筑裝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