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與印度中國和印度哪個強?
經濟總量印度比不上中國,但人均創造出的價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遠遠高于中國,這也是印度內功強于中國的主要表現,中國要想在綜合實力上超過,得花上最少20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印度經濟發展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二、中國與印度接壤么?
印度和我國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其中接壤的邊境地區絕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印度全稱是印度共和國,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面積有29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的第7位。
我國的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而且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老撾、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印度與我國的哪里相鄰 印度與我國的相鄰的地方是
印度的地形地貌是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印度全國占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印度大部分土地可以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印度土地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三、中國與印度相差幾經度?
中國與印度相差20度
1991年以前,印度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并監管商業活動,由于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四、印度與中國哪些產業競爭?
印度與中國主要競爭在紡織品行業。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是惟一有能力與中國在紡織領域進行競爭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在紡織品服裝產業鏈、行業規模、生產配套能力等方面都達到了較好的水平,紡織行業的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較高。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其優勢在于:勞動力成本低廉,原料多樣化,有傳統設計技術及龐大的國內市場;弱勢是:投資不足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較高,設備更新跟不上及企業規模偏小。印度以其充足的勞動力和原料資源,被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是2005年后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五、中國與印度接壤的海域?
中國和印度只有陸地接壤,在海域上不接壤。印度南鄰印度洋,中國鄰太平洋,印度北鄰中國,中國在印度洋沒有出口,中國南鄰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老撾和越南等國,中國和印度之間沒有海域連接,只有水域連接,中國的雅魯藏布江的下游在印度。
六、中國與印度有幾個鄰國?
中國與印度共有四個鄰國。分別是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緬甸。
七、中國與印度交匯的湖泊?
班公湖,是位于西藏西部與印度交界的一個湖泊,海拔高達4000多米。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班公湖的歸屬權一直存在爭議,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都非常重視這個湖泊,目前中國掌握三分之二的管理權,印度掌握三分之一。
八、印度恒河與中國相連嗎?
發源于中國:按國際通常原則,應以河源唯遠、水量唯大原則來認定河流的源頭。恒河的源頭則是甲扎崗嘎河,其發源于中國西藏西部、阿里地區札達縣附近的冰山(冰山區域屬于中國與印度有領土爭議地區)。向南穿過喜馬拉雅山,從根葛德里冰川的西部經過,匯入恒河的主源巴吉拉蒂河。
九、印度與中國的緯度差?
印度的北方地區與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兩者的很多地區處于同一緯度,首都新德里與中國長江以南的長沙、南昌大抵在同一緯度地區,都是北緯30度附近稍微靠南。
十、中國與印度跨哪個海峽?
可以提出這個問題的,想來不是一般人。說到,海峽,自然是不容易跨越的。如果按海平面標高正負零計算,馬里亞納海溝為正海峽,則喜馬拉雅為負海峽。喜馬拉雅負海峽深達8848米,兩國之間確實因此難以往來。至于正海峽,和印度相隔50公里的斯里蘭卡間的,不通航大貨船的海域,勉強算一未命名海峽。我國嘛,也就和臺灣隔300公里的臺灣海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