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主軸軸承的拆裝方法?
正確的拆卸和安裝方法就很關鍵:
1.拆卸電主軸前后端蓋、前后螺母。
2.從軸的前端向后用力推出主軸及后軸承座,軸承等附件。
3.選擇合適的主軸軸承和隔圈。
? 最好選用已配好的電主軸軸承,并按照軸承外徑上的研標志配對安裝。與配對的電主軸軸承一起使用的隔圈也要選擇合適的尺寸,如果不合適,則兩套軸承一套載荷小、另一套載荷過大,則軸承受力不均勻,會發熱,嚴重影響使用壽命。
??4.清洗軸承,外套斜坡向下(或內套斜坡向上) 旋轉清洗(在清潔的汽油中) ,軸承應清洗兩次以上,注意清洗完軸承,軸承上下位置不能放錯。
??5.裝軸承之前,軸承及軸殼內孔、主軸先用機油(電主軸專用潤滑油) 潤滑,一是方便安裝,二是保證電主軸啟動初期軸承的潤滑。
??6.清洗軸上的其他零件,軸承清洗完應自然晾干,嚴禁用高壓氣體吹干。
??7.先裝后端軸承,螺母上緊、彈簧用黃油固定在軸承座上,彈簧壓蓋不能放錯位置。
??8.裝配前端軸承,固定前端蓋預壓軸承外套,(裝配軸承應使用專用套筒,套筒用尼龍棒車加工,形狀如下: 小于軸承外徑,d大于軸承內徑)。
??9.上緊前螺母,裝前后端蓋,裝后端蓋時應注意進氣孔位置,進氣孔、進水孔、出水孔的密封圈應完好無損,擺放位置正確。
??10.電主軸裝好后,檢查主軸是否安裝到位(用扳手用力向前推主軸,主軸會向前移動,松手則會馬上彈回。
二、磨床主軸軸承怎么拆裝?
1、打開主軸的前部和后部。這里所說的前、后蓋,都是在主軸的上端和后端,第一件要拆卸的,就是這兩個蓋子,前蓋和后蓋都是用六角螺釘固定的,只要找到合適的扳手,將它們擰開,就能拆卸。
2、將主軸中心的圓形蓋子取下。在軸的中央,有一個圓蓋,上面有一個凹槽,這是一個圓蓋,上面有一個六邊形的絲線,我們用螺絲把它固定住,然后再用螺絲把它取出來。
3、將轉子取出。在主軸的下部有一個套筒,我們要用兩個扳手將套筒上能夠旋緊的部分旋下,這樣就可以將轉子取出。
了解了拆卸步驟,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安裝步驟:
1、后軸承的裝配。在安裝主軸軸承時,我們首先要安裝的是后端軸承,用螺絲把彈簧緊固,用黃油把它固定。
2、前軸承的安裝。這是安裝主軸軸承的第2個步驟,我們要把機頭罩的前部預壓緊固。在此工藝中,應選用特殊的套管來配合軸承,推薦采用尼龍棒車加工的套管。
3、安裝主軸的前部和后部。在安裝前、后蓋之前,我們必須先旋緊前螺絲。前、后兩個蓋子的安裝應注意氣孔的位置,保證進氣孔、進水孔、出水口等處的密封件應放置在適當的地方,不會造成任何損傷。
4、對軸承進行復位。在后、前兩個支座安裝完畢后,要將主軸從電軸的后部推入,使其復位。
三、軸承拆裝方法?
拆裝方法:
1、外圈的拆卸過盈配合的外圈,事先在外殼的圓周上設置幾處外圈擠壓螺桿用螺絲,一面均等地擰緊螺桿,一邊拆卸。這些螺桿孔平常蓋上盲塞,圓錐滾子軸承等的分離型軸承,在外殼擋住肩上設置出幾處切口,使用墊塊,用壓力機拆卸,或輕輕敲打著拆卸。
2、內圈的拆卸可以用壓力機拔出最簡單。此時,要注意讓內圈承受其拔力。再者,所示的拔拉卡具也多為使用,無論哪種卡具,其都必須牢牢地卡在內圈側面。為此,需要考慮軸擋肩的尺寸,或研究在擋肩處加工上溝,以便使用拉拔卡具。
3、大型軸承的內圈拆卸采用油壓法。通過設置在軸承的油孔加以油壓,以使易于拉拔。寬度大的軸承則油壓法與拉拔卡具并用,進行拆卸作業。
4、圓柱滾子軸承的內圈拆卸可以利用感應加熱法。在短時間內加熱局部,使內圈膨脹后拉拔的方法。需要安裝大批這類軸承內圈的場合,也使用感應加熱法。擴展資料電機軸承利用光滑的金屬滾珠或滾柱以及潤滑的內圈和外圈金屬面來減小摩擦。這些滾珠或滾柱“承載”著負載,支撐著電機主軸,使電機(轉子)可以平穩旋轉。中小型電機多數采用滾動軸承。大中型號電機也采用滾動軸承。小型電機兩端軸承采用滾珠軸承(深溝球軸承)。中型電機在負載端采用滾柱軸承(一般用于高負載工況),非負載端采用滾珠軸承(但也有相反情況,如1050kW電機)。滾動軸承采用潤滑脂潤滑,但也有用潤滑油潤滑的。
四、數控機床主軸軸承有哪些結構類型?
主軸采用三支承結構。 前支承采用圓錐滾子軸承,用于承受徑向力和向左的軸向力;中間支承采用圓錐滾子軸承,用于承受徑向力和向右的軸向力;后支承為單列深溝球軸承,只承受徑向力。主軸的回轉精度主要由前支承及中間支承來保證。(前、中支承為主,后支承為輔)
五、怎么換平軌數控機床主軸軸承?
更換平軌數控機床主軸軸承的步驟如下:拆卸電主軸前后端蓋、前后螺母。從軸的前端向后用力推出主軸及后軸承座,取出軸承等附件。選擇合適的主軸軸承和隔圈,按照軸承外徑上的V形標志配對安裝。清洗軸承,外套斜坡向下(或內套斜坡向上)旋轉清洗(在清潔的汽油中),軸承應清洗兩次以上。裝軸承之前,先潤滑軸承及軸殼內孔、主軸。清洗軸上的其他零件,軸承清洗完應自然晾干,嚴禁用高壓氣體吹干。先裝后端軸承,螺母上緊,彈簧用黃油固定在軸承座上,彈壓蓋不能放錯位置。裝配前端軸承,固定前端蓋預壓軸承外套,裝配軸承應使用專用套筒。上緊前螺母,裝前后端蓋。裝后端蓋時應注意進氣孔位置,進氣孔、進水孔、出水孔的密封圈應完好無損,擺放位置正確。在更換主軸軸承時,建議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確保操作安全。如遇到任何困難或疑問,應咨詢專業人士獲取幫助。
六、主軸軸承發熱怎么處理?
主軸軸承發熱怎么處理?成縣成州鍋爐廠的小編認為軸承零件經熱處理后常見的質量缺陷有:淬火顯微組織過熱、欠熱、淬火裂紋、硬度不夠、熱處理變形、表面脫碳、軟點等。
1.過熱
從軸承零件粗糙口上可觀察到淬火后的顯微組織過熱。但要確切判斷其過熱的程度必須觀察顯微組織。若在GCr15鋼的淬火組織中出現粗針狀馬氏體,則為淬火過熱組織。形成原因可能是淬火加熱溫度過高或加熱保溫時間太長造成的全面過熱;也可能是因原始組織帶狀碳化物嚴重,在兩帶之間的低碳區形成局部馬氏體針狀粗大,造成的局部過熱。過熱組織中殘留奧氏體增多,尺寸穩定性下降。由于淬火組織過熱,鋼的晶體粗大,會導致零件的韌性下降,抗沖擊性能降低,軸承的壽命也降低。過熱嚴重甚至會造成淬火裂紋。
2.欠熱
淬火溫度偏低或冷卻不良則會在顯微組織中產生超過標準規定的托氏體組織,稱為欠熱組織,它使硬度下降,耐磨性急劇降低,影響軸承壽命。
3.淬火裂紋
軸承零件在淬火冷卻過程中因內應力所形成的裂紋稱淬火裂紋。造成這種裂紋的原因有:由于淬火加熱溫度過高或冷卻太急,熱應力和金屬質量體積變化時的組織應力大于鋼材的抗斷裂強度;工作表面的原有缺陷(如表面微細裂紋或劃痕)或是鋼材內部缺陷(如夾渣、嚴重的非金屬夾雜物、白點、縮孔殘余等)在淬火時形成應力集中;嚴重的表面脫碳和碳化物偏析;零件淬火后回火不足或未及時回火;前面工序造成的冷沖應力過大、鍛造折疊、深的車削刀痕、油溝尖銳棱角等。總之,造成淬火裂紋的原因可能是上述因素的一種或多種,內應力的存在是形成淬火裂紋的主要原因。淬火裂紋深而細長,斷口平直,破斷面無氧化色。它在軸承套圈上往往是縱向的平直裂紋或環形開裂;在軸承鋼球上的形狀有S形、T形或環型。淬火裂紋的組織特征是裂紋兩側無脫碳現象,明顯區別與鍛造裂紋和材料裂紋。
4.熱處理變形
軸承零件在熱處理時,存在有熱應力和組織應力,這種內應力能相互疊加或部分抵消,是復雜多變的,因為它能隨著加熱溫度、加熱速度、冷卻方式、冷卻速度、零件形狀和大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熱處理變形是難免的。認識和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可以使軸承零件的變形(如套圈的橢圓、尺寸漲大等)置于可控的范圍,有利于生產的進行。當然在熱處理過程中的機械碰撞也會使零件產生變形,但這種變形是可以用改進操作加以減少和避免的。
5.表面脫碳
軸承零件在熱處理過程中,如果是在氧化性介質中加熱,表面會發生氧化作用使零件表面碳的質量分數減少,造成表面脫碳。表面脫碳層的深度超過最后加工的留量就會使零件報廢。表面脫碳層深度的測定在金相檢驗中可用金相法和顯微硬度法。以表面層顯微硬度分布曲線測量法為準,可做仲裁判據。
6.軟點
由于加熱不足,冷卻不良,淬火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的軸承零件表面局部硬度不夠的現象稱為淬火軟點。它象表面脫碳一樣可以造成表面耐磨性和疲勞強度的嚴重下降。
以上就是成縣成州鍋爐廠的小編為大家總結的主軸軸承發熱處理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關于軸承的問題,可以看小編的其他文章哦。
七、車床主軸軸承安裝方法?
1.先將軸承座螺栓安裝在機床的軸承座上,緊固好螺栓并確保它們的唇邊與軸承座之間有足夠的間隙;
2.然后將軸承頂蓋安裝在軸承座上,用大拉桿將軸承頂蓋與軸承座緊固在一起;
3.檢查軸承座是否有裂紋,如果有,請及時更換,以確保正常工作;
4.將軸承正確地安裝在軸承座上,確保該軸承的安裝位置是正確的;
5.將剩余的軸承頂蓋安裝在軸承座上,將它們固定在位;
6.使用扭矩扳手將軸承座螺栓緊固在位,但不要過緊;
7.添加適量的潤滑油,以確保主軸軸承正常工作。
八、車床主軸軸承調整方法?
當車床在切割過程中,由于主軸承的徑向間隙太大,在調整主軸軸承的徑向間隙時,主要是調整前軸承間隙。
以C620-1型車床為例,車床主軸前軸承采用滾壓軸承時,其主軸軸承徑向間隙調節方法如下:松開前螺母的支緊螺釘,向右適量轉動前螺母,使圓錐軸承內環沿軸向移動,然后再進行試轉,如果車床主軸在最高轉速下無過熱現象。可在支螺釘無阻滯感的情況下,用手轉動主軸即可擰緊。
九、磨床主軸軸承安裝方法?
1 隔圈式角軸承及安裝調整精密磨床上常用的是角接觸球軸承.可同時受徑向和軸向負荷,負荷由接觸角決定,接觸角越大,承受軸向負荷能力就越高,接觸角度有15°、25°、40°三種。隔圈式角軸承成對使用,調整要精細、認真,要有一定的維修經驗。調整方法有:(1)測量法。這種方法較精確,需測算,但操作繁瑣。因此只在專用廠家使用,在設備維修工作中,由于條件不具備,維修人員很少用。
(2)感覺法。這種方法不需要測量儀器,只憑實踐經驗來確定內外隔圈的厚度,因而在設備維修中應用得比較廣泛。①用雙手大拇指及食指壓緊兩軸承,消除全部間隙,中指伸入軸承內孔撥動內隔圈.感覺其阻力是否與外隔圈一致。②一只手以兩手指消除兩軸承全部間隙并壓緊,另一只手的手指撥動內外隔圈,感覺其阻力是否一致。③將成對的兩軸承按其裝配方式及內外隔圈放好,在其上部加一個相當于預加載荷的重物,然后通過事先鉆好的三個等分小孔推動內隔圈,感覺內、外圈阻力應一致,否則研磨隔圈,直至感覺內、外圈阻力一致為止。無論用那種方法測量,在安裝時最好都和軸承測量時的方向一致,即定向裝配。主軸的精度要求很高,距磨頭前端面150mm處,徑向跳動允差只有0.005mm。因此要求軸承內外隔圈平面度和平行度都不得超過0.002mm。因此對維修人員的技藝要求非常高,形成了上述修理難的問題。
2 磨床主軸隔圈式角接觸軸承修理M250A型內圓磨床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專門為精加工產品購置的設備。由于產品的特殊性,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2000年之后,加工的產品粗糙度經常超差,每次檢查都是軸承精度下降引起的。而每次按傳統的方法修理,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月,軸承換很多套才能暫時對付使用,用不了多長時間還得修。最后決定改變原設計,用成對角接觸軸承替換原隔圈調整的角軸承。
3 成對角接觸軸承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行業的發展,成對角接觸軸承應運而生,這種軸承是軸承廠家應用專業技術和先進工藝手段,按規定預加載荷調試,成對、成組制造出廠。
十、主軸軸承間隙調整方法?
調整方法:
1 調整墊片法:
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填放一組軟材料(軟鋼片或彈性紙)墊片;調整時,先不放墊片裝上軸承端蓋,一面均勻地擰緊軸承端蓋上的螺釘,一面用手轉動軸,直到軸承滾動體與外圈接觸而軸內部沒有間隙為止;這時測量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的間隙,再加上軸承在正常工作時所需要的軸向間隙;這就是所需填放墊片的總厚度,然后把準備好的墊片填放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最后擰緊螺釘。
2 調整螺栓法:
把壓圈壓在軸承的外圈上,用調整螺栓加壓;在加壓調整之前,首先要測量調整螺栓的螺距,然后把調整螺栓慢慢旋緊,直到軸承內部沒有間隙為止,然后算出調整螺栓相應的旋轉角。例如螺距為1.5mm,軸承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間隙,那么調整螺栓所需要旋轉角為3600×0.15/l.5=360;這時把調整螺栓反轉360,軸承就獲得0.5mm的軸向間隙,然后用止動墊片加以固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