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抗阻力訓練抗阻力訓練的好處?
抗阻力訓練可以鍛煉肌肉,預防肌肉流失。而人過了30歲后如果缺乏鍛煉,平時又沒做體力勞作,那么肌肉是會逐年流失的,大概10年就會流失掉身上10%的肌肉
二、阻力傘訓練意義?
1 阻力傘訓練有很大的意義。2 阻力傘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爆發力和速度,增強肌肉的耐力和穩定性,提升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3 同時,阻力傘訓練也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于減脂、塑形和調整體態,對健康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總之,阻力傘訓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能夠全面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三、阻力繩訓練方法?
一、依次完成以下四個動作為一組,一共完成三組,每組之間休息30秒,之后開始第二部分。
1、深蹲跳
雙手分別抓住一個手柄,掌心相對,向后移動幾步使阻力帶拉緊;身體后傾使阻力帶完全緊繃,將髖部向后坐、彎曲雙膝,盡可能向下深蹲,同時保持脊椎自然(A)隨后用爆發性的力量向上跳起;
(B)之后輕柔的落地;一共做10次。
2、三頭肌過頂伸展
背對固定點,雙手分別抓住一個手柄,雙腳前后分開,抬起雙臂并伸直、使雙手在眼睛的高度,同時阻力帶也拉緊
(A)保持兩個手肘的距離約髖部同寬、手肘指向前方,收緊核心、身體前傾、緩慢的將手肘彎曲至90度;
(B)之后反轉整個動作,保持上臂靜止不動;一共做10次。
3、屈膝禮弓步
面對固定點,雙手分別抓住一個手柄、雙臂伸直、掌心相對,身體稍微向后移動使阻力帶拉緊,伸直站直、收緊核心、抬起右腳以左腳保持身體平衡
(A)將右腳向后抬起,做一個反弓步、將右膝抬至左腳后方;
(B)之后從左腳腳跟發力將身體推起,回到初始位置,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核心肌肉參與進來;左右交替,各做10次。
4、強力拉
面對固定點站立,雙腳分開略寬于髖部,左手握住一個手柄,將右手手臂在身前伸直
(A)向右旋轉并打開身體、直到身體形成一個T字形;
(B)保持右臂伸直,用一個劃船的姿態用左臂將身體拉起,同時向左旋轉軀干,回到初始位置;一共做7次,然后換側、再做7次。
二、依次完成以下兩個動作,稱作一組,一共做兩組,每組之間休息30秒鐘。
1、俯臥撐
將雙腳固定在阻力繩上,從俯臥撐的姿勢開始,身體從頭到腳呈一條直線、雙臂在肩膀下方,彎曲手肘、下沉身體直到胸部幾乎接觸到地面
(A)隨后將身體推起;
(B)在保持雙腿伸直的情況下,將髖部推起;
(C)隨后有控制的回到初始位置,在保持良好姿態的條件下做盡可能多次。
2、髖部伸展
躺在地面上,將雙腳固定在阻力帶上,膝蓋彎曲、雙臂伸直置于身側
(A)收緊核心、擠壓臀大肌,從腳跟發力將髖部抬起、將雙腳拉向身體、直到從膝蓋到肩膀呈一條直線;
(B)之后緩慢的回到初始位置,一共做10次,并且在最后一次時、保持髖部抬起10
四、阻力圈訓練方法?
1、站姿,軀干伸直穩定,腳固定彈力帶。雙手將彈力帶向前抬起,到最高處緩慢放下,注意肘伸直不要彎曲。
2、雙手將彈力帶向兩側方抬起,到最高處緩慢控制放下,肘伸直不要彎曲。
3、可單腳固定彈力帶,練習過程中另一腳提起,也可以單手練習,同動作1和2,向前方或者側方拉起彈力帶。
4、站姿,軀干伸直穩定。前臂伸直固定彈力帶,另一手臂向后拉,如拉弓射箭,兩手可交換。
五、抗阻力訓練消耗多少
有實驗研究表明,以80公斤的人為例,他30分鐘的自重抗阻訓練可以消耗576千卡,超過慢跑的300千卡。
六、抗阻力訓練有哪些?
抗阻力訓練有爬樓梯,騎健身車,舉杠鈴,做臀橋等。
七、怎么用阻力帶訓練?
您好,使用阻力帶進行訓練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體姿勢和平衡能力。以下是使用阻力帶進行訓練的步驟:
1.選擇合適的阻力帶:阻力帶有不同的顏色和強度等級,選擇合適的阻力帶可以使訓練更有效果。
2.選擇合適的練習:可以選擇不同的練習來訓練不同的肌肉群,如臀部、腿部、背部和手臂等。
3.正確姿勢: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使訓練更有效,避免受傷。
4.逐漸增加阻力:開始時使用較輕的阻力帶,逐漸增加阻力帶的強度,以增加訓練的難度。
5.適當放松:訓練后適當放松肌肉可以減少受傷的風險。
常見的阻力帶訓練包括:
1.深蹲:將阻力帶綁在膝蓋上,蹲下時拉緊阻力帶,站起時放松。
2.俯臥撐:將阻力帶繞在背后,雙手握住阻力帶兩端,進行俯臥撐。
3.側弓步:將阻力帶綁在膝蓋上,進行側弓步時拉緊阻力帶。
4.肩部推舉:將阻力帶繞在手腕上,將手臂向上推舉時拉緊阻力帶。
總之,使用阻力帶進行訓練需要正確的姿勢和適當的阻力強度,以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八、阻力訓練和有氧訓練先練哪個?
可混合訓練
有氧運動與阻力運動的混合訓練可以下列方式進行:一、兩者皆在同運動時段內施作。
二、同天、但不同時間施作。例如上午做有氧運動,傍晚做阻力訓練。
三、不同天的運動時間交叉進行。
例:周一做阻力訓練、周二做有氧運動、以此類推。四、以特定訓練循環進行。其中以同時段的混合訓練方式最受歡迎,但運動者或訓練師必須決定有氧訓練及阻力訓練進行的順序及/或是以阻力訓練每組間穿插有氧訓練的混合方式進行。
九、抗阻力訓練和力量訓練的區別?
抗阻力訓練和力量訓練都是常見的健身訓練方式,但它們的訓練目的和方法有所不同。
1. 抗阻力訓練
抗阻力訓練是一種以增強肌肉耐力和肌肉的肌肉耐力為目的的訓練方式。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長時間的低強度、高重復次數的練習,逐漸增強肌肉的耐力和肌肉纖維的數量。抗阻力訓練通常使用的器械有啞鈴、杠鈴、彈力帶等,訓練方法主要包括負重訓練、循環訓練和間歇訓練等。
2. 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是一種以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肥大為目的的訓練方式。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高強度、低重復次數的練習,逐漸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纖維的大小。力量訓練通常使用的器械有杠鈴、啞鈴、器械等,訓練方法主要包括單次最大負重訓練、多重負重訓練和爆發力訓練等。
3. 區別
抗阻力訓練和力量訓練的主要區別在于訓練目的和方法不同。抗阻力訓練主要是增強肌肉的耐力和肌肉纖維的數量,適用于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如長跑、游泳等。而力量訓練則是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纖維的大小,適用于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如舉重、短跑等。此外,兩種訓練方式使用的器械和訓練方法也有所不同。
十、力量訓練,無氧訓練,抗阻力訓練有什么不同?
無氧訓練和抗阻力訓練很容易區分,因為二者的分類方法不同,但要細分力量訓練和抗阻力訓練的區別,就有點摳字眼。
首先說下無氧訓練(Anaerobic Training),無氧訓練和有氧訓練,這種運動分類是按照運動的能量代謝形式分類的。參加過木威健身教練培訓的都知道,人體有三大供能系統:磷酸原供能(ATP-CP)、糖酵解供能和有氧供能。其中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被稱作“無氧供能系統”,無氧供能的供能特點是“ATP生成速率快,但生產能力低下”,所以無氧運動的特點一般是“短時、爆發式的”。這里要明確一點!你在健身教練培訓鍛煉時,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的,機體不可能單獨動用一個供能系統提供全部的所需能量,所有供能系統是同時在工作的,所以,健身教練培訓鍛煉過程中,無氧和有氧供能系統參與供能的比例主要取決于“運動強度”,其次取決于“運動持續時間”。所以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并沒有很嚴格的界限,很多運動也無法簡單的用一個無氧和有氧對它進行分類,因為大部分都是混合供能的。只能根據這種運動的各階段強度來大致劃分一下,比如足球的拼搶防守快速移動、快速帶球過防是側重無氧的,但有時候停下來慢慢跑位就算是有氧!再來說下抗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廣義上講,以任何形式對抗阻力的運動都可以稱之為抗阻力訓練,你背個書包去上學也叫抗阻力訓練。你和人打架也叫抗阻力訓練(身體對抗阻力)。而力量訓練(Strength Training),也叫肌力訓練,它重點突出的是肌力素質的發展。一般來說特指的是器械、自由重量、彈力訓練這些。大部分學術機構和出版的書籍為了嚴謹一般都叫“抗阻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