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獨立危險因素和危險因素的區別?
獨立影響因子:這個概念在多病因研究中可能常用,這個因子在病因中的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應用多元統計分析即可知道該因子是否為獨立影響因子,多元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引入變量進行分析,獨立影響因子不受其他引入變量的影響,他的貢獻值在方程中的沒有變化.如你計算該因子的OR值,此值在變量引入過程中始終不變,我查了幾本統計教材沒有發現次概念,這是我們教研室統計學的老教授的理解,供你參考.
排除干擾因素影響,在流行病學中可以用分層分析,其實干擾因素就是我們常講的混雜因素,在科研設計時就要考慮到那些可能的混雜因素,通過限制或匹配的方法可以降低混雜因素的影響;統計學上可以通過協方差分析排除其他因子的影響,這種方法一次可以引入多個協變量,平衡掉協變量后看研究因素對結果變量的影響!
二、危險因素分類口訣?
物體打擊事故、車輛傷害事故、機械傷害事故、起重傷害事故、觸電事故、火災事故、灼燙事故、淹溺事故、高處墜落事故、坍塌事故、冒頂片幫事故、透水事故、放炮事故、火藥爆炸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鍋爐爆炸事故、容器爆炸事故、其他爆炸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其他傷害事故20種。
三、鍋爐危險危害因素?
1. 鍋爐爐管爆漏、受熱面腐蝕
鍋爐水冷壁、過熱器和省煤器管道爆漏約占全部鍋爐設備事故的40%-60%,甚至70%,引起鍋爐爐管爆漏的原因較多,其中腐蝕、過熱、焊接質量差是主要原因。
鍋爐受熱面的腐蝕主要是管外的腐蝕和水品質不合格引起的管內化學腐蝕。當腐蝕嚴重時,可導致腐蝕爆管事故發生。
過熱器是鍋爐承壓受熱面中工質溫度和金屬最高的部件,而汽側換熱效果又相對較差,所以過熱現象多出現在這個受熱面中。受熱面過熱后,管材金屬溫度超過允許使用的極限溫度,發生內部組織變化,降低了許用應力,管子在內壓力下產生塑性變形,使用壽命明顯減少,最后導致超溫爆破。因此,超溫意味著降低安全系數或減少使用壽命,應嚴格控制蒸汽溫度的上限。
鍋爐主體是由焊接組裝起來的,每個受熱面的每一根管子都有多個焊口,一臺大型鍋爐整個受熱面焊口數量多的達幾萬個。而受熱面又是承受高壓的設備,焊接缺陷主要有裂紋、未焊透、未熔合、咬邊、夾渣、氣孔等,這些缺陷存在于受熱面金屬基體中,使基體被割裂,產生應力集中現象。在介質內壓作用下微裂紋的尖端、末焊透、未熔合、咬邊、夾渣、氣孔等缺陷處的高應力逐漸使基體開裂并發展成宏觀裂紋,最終貫穿受熱面管壁導致爆漏事故。因此,焊接質量的好壞對鍋爐安全運行有著重大的影響。
2.鍋爐滅火放炮
鍋爐滅火放炮是指鍋爐滅火后,爐膛中積存的可燃混合物瞬間爆燃,使爐內壓力突然升高,超過了爐墻設計承受能力,而造成冷壁、剛性梁及爐頂、爐墻破壞的現象。鍋爐滅火放炮嚴重影響安全經濟運行,進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3.壓力容器爆炸
鍋爐系統中承壓容器很多,如疏水器,連排、定排擴容器,換熱器等。這些容器發生事故不僅會造成經濟和財產的巨大損失,甚至造成人員的傷亡。
4.鍋爐運行中的超溫、超壓、滿水、假水位。
5.易燃物(如雷管等)危險物品入爐。
6.鍋爐嚴重缺水。
7.鍋爐的安全附件不全或失靈。
8.司爐人員的違章操作。
9.對鍋爐本體進行改造、焊接。
10.爐水處理不好,使爐管內結垢,造成爐管受熱不均,產生爆管。
綜合上述,一旦鍋爐系統出現故障或操作事故都將引起超溫、超壓、火災爆炸,輕者可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嚴重時會造成設備損壞以及人員傷亡事故。
四、動火作業危險因素?
動火作業的危險因素包括,動火失效,動火來源不明,動火監督不力
五、數控車床危險嗎?
旋轉設備都有一定危險的。
數控車床安全使用注意事項
安全操作基本注意事項
1、工作時請穿好工作服、安全鞋,否則不許進入車間。襯衫要系入褲內,工作服衣、領、袖口要系好。不得穿涼鞋、拖鞋、高跟鞋、背心、裙子和戴圍巾進入車間,以免發生燙傷。禁止帶手套操作機床,若長發要戴帽子或發網。
2、所有實驗步驟須在實訓教師指導下進行,未經指導教師同意,不許開動機床。
3、機床開動期間嚴禁離開工作崗位做與操作無關的事情。嚴禁在車間內嬉紅戲、打鬧。機床開動時,嚴禁在機床間穿梭。
4、應在指定的機床和計算機上進行實習。未經允許,其它機床設備、工
具或電器開關等均不得亂動。
5、某一項工作如需要倆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時,應注意相互間的協調一致。
6.開機前應對數控車床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包括操作面板、導軌面、卡爪、尾座、刀架、刀具等,確認無誤后方可操作。
六、braden危險因素評估內容?
一,感知能力完全受限,非常受限,輕微受限無損害。
二,潮濕度,持續潮濕,非常潮濕,偶爾潮濕,罕見潮濕
三,活動能力臥床坐椅子,偶爾步行,經常步行。
四,移動能力,完全不能移動,非常受限,輕微受限不受限.
最高23分,最低六分,輕度危險
15至18分,中度危險
10到12分,高度危險
極度危險大于九分。
七、危險因素強度怎么劃分?
D(風險值)=L×E×C。五級風險:D值>320(危害因素及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需立即停工,組織整頓);
四級風險:160<D值<320(危害因素高度危險,需立即開展整改工作);
三級風險:70<D值<160(危害因素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二級風險:20<D值<70(危害因素為一般危險,需要引起注意);
一級風險:D值<20(危害因素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八、什么是獨立危險因素?
獨立危險因素是指**在多因素分析中,與疾病的發生或結果顯著相關,且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因素**。
在醫學研究中,危險因素通常指那些可能增加疾病發生風險的因素。而獨立危險因素特指在調整了其他潛在混雜因素后,仍然與疾病風險增加顯著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是生物標志物、生活方式、環境暴露等。以下是一些關鍵點:
1. **統計學意義**:獨立危險因素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即它們與疾病之間的關系不是偶然發生的。
2. **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在進行多因素分析時,獨立危險因素與其他因素的關系不會受到其他變量的干擾。
3. **效應值**:獨立危險因素通常具有可測量的效應值,如優勢比(OR)大于1或小于1,表示其對疾病風險的增加或減少作用。
此外,為了確定一個因素是否是獨立的,研究人員通常會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用于初步篩選可能的危險因素,而多因素分析則用于評估在考慮所有其他因素后,某一因素是否仍然與疾病風險顯著相關。
總的來說,了解獨立危險因素對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幫助醫生識別高風險人群,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九、危險品運輸有哪些危險因素?
由于超載裝運、運輸車輛未采取安全防護措施、車輛及其零部件發生故障、司機違章駕車、路況或氣象條件不良等原因可能導致運輸車輛發生撞車、傾翻等,致使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火災、爆炸事故
十、危險環境因素有哪些?
1.氣體、蒸氣爆炸危險環境
(1)0區。指正常運行時連續出現或長時間出現或短時間頻繁出現的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除了裝有危險物質的封閉空間(如密閉的容器、貯油罐等內部氣體空間)外,很少存在0區。
(2)1區。指正常運行時可能出現(預計周期性出現或偶然出現)的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
(3)2區。指正常運行時不出現,即使出現也只可能是短時間偶然出現的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
2.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環境
(1)10區。指正常運行時連續或長時間或短時間頻繁出現爆炸性粉塵、纖維的區域。
(2) 11區。指正常運行時不出現,僅在不正常運行時短時間偶然出現爆炸性粉塵、纖維的區域。
3。火災危險環境
火災危險環境分為21區、22區和23區,分別是有可燃液體、可燃粉體或纖維和可燃固體存在的火災危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