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嚴復譯著?
嚴復(1854-1921),初名體乾、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復,字幾道。福建福州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他早年投身海軍、留學英倫,歸國后長期在北洋水師學堂從事海軍教育。
在民族存亡的轉折關頭,嚴復譯述了《天演論》一書,為國人敲響了救亡警鐘,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熱血兒女投身于救亡運動。此后,嚴復又翻譯了《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穆勒名學》、《名學淺說》、《法意》等西洋學術名著,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嚴復擔任過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教務長)及總辦(校長)、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等職。著作有《嚴幾道詩文鈔》等,著譯編為《候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
二、譯著腳注格式?
腳注一般位于頁面的底部,可以作為文檔某處內容的注釋。通常格式,如: (1)(空兩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號),書名(用斜體,后加英文句號),出版地(后加冒號),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號),出版日期(后加逗號),頁碼(后加英文句號)。 (2)(空兩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號),文章題目(文章題目用“”引起來)(空一格)緊接雜志名(用斜體,后加逗號),卷號(期號),出版年,起止頁碼,英文句號。
三、季羨林主要譯著?
季羨林先生精通12國語言:漢語、南斯拉夫語、梵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等,翻譯了大量作品。如:
1955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 [德]安娜·西格斯 作家出版社 德譯中;小說集
1956.06 沙恭達羅 [印]迦梨陀娑 人民文學出版社 梵譯中;劇本
1959 五卷書 [印]佚名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古印度寓言故事集
1962 優哩婆濕 [印]迦梨陀娑 人民文學出版社 梵譯中;劇本
1980 羅摩衍那(一):童年篇 [印]蟻垤 人民文學出版社 《羅摩衍那》系列,共7卷
1981 羅摩衍那(二):阿逾陀篇
1982 羅摩衍那(三):森林篇
1982 羅摩衍那(四):猴國篇
1983 羅摩衍那(五):美妙篇
1984 羅摩衍那(六):戰斗篇
1984 羅摩衍那(七):后篇
四、季羨林的譯著?
季羨林主要譯著有《五卷書》和《羅摩衍那》。
《五卷書》是一本印度的寓言故事集,印度的皇室一定會閱讀的一本書籍,包含著許多智慧,甚至一度作為皇室修身與政治的教材。《五卷書》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季羨林老先生翻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則是《羅摩衍那》。《羅摩衍那》是印度的史詩,無論在印度還是世界的文學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
季羨林(字希逋、齊奘,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東臨清人,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教育家,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副校長等職,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并稱為“南饒北季”。
五、出版外文譯著 評職稱
在學術界,出版外文譯著是評職稱時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外文譯著的出版對于學者來說愈發重要,不僅可以拓寬學術視野,增加國際影響力,還可以提升自身的學術聲譽和地位。
出版外文譯著的重要性
首先,出版外文譯著可以幫助學者深入了解國外學術界的最新發展。通過翻譯國外優秀著作,學者可以不僅學習到國外學術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時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學術理念和思維方式,從而推動本土學術研究的發展。
其次,出版外文譯著還可以提升學者的學術聲譽和地位。當一位學者的外文譯著在國際知名出版社發表時,不僅可以增加學者在國內外同行中的知名度,還可以讓學者在學術界享有更高的聲譽,有利于其在評職稱時的競爭優勢。
出版外文譯著的挑戰
然而,出版外文譯著并非易事,其中也存在著諸多挑戰。首先,外文譯著的翻譯工作需要具備深厚的外語功底和專業知識,對翻譯者的要求很高。其次,由于文化差異和學術體系不同,翻譯過程中會遇到諸多難題,需要翻譯者有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學術背景。
此外,出版外文譯著也需要克服與國外出版社的合作問題,需要學者具備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想要出版外文譯著,對學者來說是一個全方位的挑戰,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
如何應對出版外文譯著的挑戰
要想成功出版外文譯著,學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應對挑戰。首先,學者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外語水平,尤其是對相關學術領域的專業術語和理論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譯工作。
其次,學者還需要加強與國外學者和出版社的聯系與合作,通過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交流活動等方式,建立起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為將來出版外文譯著打下基礎。
此外,學者還可以借助學術機構和團隊的力量,進行合作研究和翻譯項目,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提高翻譯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可以分享資源和經驗,共同成長。
結語
出版外文譯著對于評職稱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學者個人來說也是一次學術挑戰和提升的機會。學者應該認識到出版外文譯著的重要性和挑戰,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擴大國際視野,加強國際合作,努力將優秀的國外學術成果傳播到本土,為學術界的發展做出貢獻。
六、季羨林主要作品譯著?
)譯著:
譯著一【梵文及其他語種作品翻譯(一)】
譯著二【梵文及其他語種作品翻譯(二)】
譯著三【羅摩衍那(一)】
譯著四【羅摩衍那(二)】
譯著五【羅摩衍那(三)】
譯著六【羅摩衍那(四)】
譯著七【羅摩衍那(五)】
譯著八【羅摩衍那(六上)】
譯著九【羅摩衍那(六下)】
譯著十【羅摩衍那(七)】
2)季羨林的作品
《季羨林文集》 《清塘荷韻》 《聽雨》 《清華夢憶》《九十述懷》《母與子》 《三個小女孩》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重返哥根廷》
《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 《垂釣》 《月是故鄉明》《林臘梅》 《病榻雜記》 《天竺心影》 《朗潤集》:《〈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大事》《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
《印度古代語言論集》要有:《沙恭達羅》《五卷書》 《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
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 《朗潤集》 《季羨林散文集》 《牛棚雜憶》
季羨林,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七、梁實秋譯著有哪些?
《莎士比亞全集》,《阿伯拉與哀綠綺斯的情書》,《結婚集》,《潘彼得》,《西塞羅文錄》,《職工馬南傳》,《咆哮山莊》等。
八、易經誰的譯著最好?
南懷瑾先生寫作的易經雜說與易經系傳別講,得到普遍的歡迎,南師說易經有變易,簡易,不易,老師解釋說:變易是說事物是永遠在不斷變化的,但是只要明白了易經的變化原因,就是簡易,還有一個不易,盡管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有個東西是不被變化所左右的,不跟隨變化的,是不易。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讀,讓我們普通人對易經有了一個正確的研究方向。
九、楊絳的主要譯著?
答: 楊絳的譯作主要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西班牙著名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斐多》等。
楊絳先生除了這些譯著外,還有:
散文類:《干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鬼》《事業》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十、傅雷的代表譯著?
1.
主要譯著
2.
巴爾扎克《亞爾培薩伐尤》,.上海駱駝出版社, 1946年, 1949年;
3.
《歐也妮葛朗臺》,三聯書店出版,上海,1949年;
4.
《高老頭》,三聯書店出版,上海, 1950年;
5.
《貝姨》,平民出版社,上海,1951年,1954年;
6.
《邦斯舅舅》,平民出版社,上海,1952年,1953年;
7.
《夏培爾上校》,平民出版社,上海, 1954年;
8.
《雨兒胥米露埃》,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56年,1958年;
9.
《攪水女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62年,1979年;
10.
《幻滅》,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78年;
11.
《婦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長沙,1987年;
12.
《賽查:畢皮羅托衰記》,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9年;
13.
《巴爾扎克全集》 (第五卷:人間喜劇:風俗研究,私人生活場景5),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6年) ;
14.
《巴爾扎克全集》 (第六卷:人間喜劇:風俗研究,外省生活場景1),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