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馬飛燕還是馬踏飛燕?
是馬踏飛燕
奔馬正在作凌空掠過燕背的飛馳;飛燕是用來比喻良馬之神速。
馬踏飛燕象征意義
馬踏飛燕為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現為中國旅游圖形標志,既體現了中國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蘊,而且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騰飛!
馬踏飛燕簡介
馬超龍雀,別稱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馬超龍雀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作為中國旅游標志的東漢銅奔馬,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武威一座東漢靈帝時期的張姓將軍墓,高34.5厘米,作疾速奔馳狀,其右后蹄附一飛鳥,既表現其高度的浪漫主義意境,又穩定了銅馬俑本身的重心,堪稱我國古代青銅藝術中無與倫比的珍品。
但是,對于其名稱長期以來卻有著較大的爭議,據云當時被定名為“馬踏飛燕”,也有學者引經據典,將其定名為“馬超龍雀”。最后可能因為眾說紛壇,無奈之下取名為“銅奔馬”。“銅奔馬”一名雖然簡明扼要,但有馬無燕,未愜人意。
二、馬踏飛燕的資料馬踏飛燕的資料。?
馬踏飛燕是唐代時期著名的壁畫之一。1.有。2.馬踏飛燕是出現在唐朝的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此壁畫以其線條流暢、色彩斑斕和造型優美而著名,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中的杰作之一。馬踏飛燕的創作時間要早于唐朝時期的其他壁畫,其構圖和技法在當時是極其出色的表現,不失為古代壁畫的一大珍品。3.延伸內容:馬踏飛燕雖然是出現在敦煌莫高窟中,但長期以來,國內博物館和各大藝術收藏家也都將其作為收藏的重點之一,舉辦過多次相關的展覽和文化活動。此外,馬踏飛燕也經常被用作設計元素,出現在各類文化衍生品以及旅游紀念品上,展現了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典的藝術魅力。
三、短文閱讀答案馬踏飛燕
短文閱讀答案馬踏飛燕是一款備受關注的解謎游戲,以其引人入勝的劇情和刺激的挑戰而備受贊譽。本篇文章將為您介紹這款游戲,并提供一些短文閱讀答案和馬踏飛燕的攻略。
短文閱讀答案
短文閱讀是學生們在學習中常見的題型之一,尤其對于語文課程的考試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馬踏飛燕游戲中的短文閱讀題目設計獨特,考驗玩家的閱讀理解和邏輯推理能力。
以下是一道短文閱讀題目及其答案:
題目:
小明喜歡在午后的陽光下騎著自行車去公園嬉戲玩耍。有一天,他騎著自行車經過一片花海,迎面走來一位老人,老人搖了搖頭,對小明說:“孩子,有十朵紅花、五朵藍花、兩朵白花,你能告訴我一共有多少朵花嗎?”小明思索片刻,給出了正確的答案。請問,小明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答案:
小明其實發現了一個關鍵點,即紅花、藍花和白花的數量與老人的問題并無關系。問題的答案是花海中共有一朵花。
馬踏飛燕游戲攻略
馬踏飛燕是一款以智力挑戰為核心的游戲,玩家需要在游戲中通過解謎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以下是一些馬踏飛燕的攻略,幫助您順利通關:
- 1. 留意細節:在游戲中,許多關鍵信息隱藏在細節中。要做好觀察,留意環境中的文字、圖案或其他細節,它們可能是解謎的關鍵。
- 2. 利用推理:馬踏飛燕的謎題需要玩家進行邏輯推理。根據已有的信息,運用推理能力來解決問題。
- 3. 多角度思考:有時候,一個問題可能有多個解決方法。不要局限于一種思維方式,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 4. 團隊合作:馬踏飛燕也可以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通過合作解謎會更加有趣。不同的思維角度和解決思路可能會帶來不同的啟發。
- 5. 堅持不懈:有時候,解謎游戲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或挫敗。但請記住,堅持不懈才是解決難題的關鍵。嘗試不同的方法,相信自己的能力。
馬踏飛燕是一款耐人尋味的游戲,整個游戲過程將測試玩家的智力和思考能力。不要急于一步步解謎,享受探索和思考的樂趣,相信自己能夠找到答案。
四、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花?
是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馬踏飛燕的造型是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的瞬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急速向前的動勢,全身的著力點集注于超越飛鳥的一足之上,準確地掌握了力學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
五、馬踏飛燕介紹?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
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只正疾馳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只凌云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
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杰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六、馬踏飛燕風格?
馬踏飛燕 表現了浪漫主義的雕塑風格。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
七、馬踏飛燕觀點?
馬踏飛燕為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現為中國旅游圖形標志,既體現了中國旅游文化的深厚底蘊,而且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騰飛!馬踏在飛燕身上,有一種“天馬行空,無所羈縛”的感覺,充滿體現了自由與開放!
八、馬踏飛燕文案?
是一個傳世經典的藝術品。因為在中國古代,馬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動物,代表著忠誠和勇氣;而飛燕則是一種象征著好運和好消息的鳥類。所以,把馬和飛燕結合在一起,就寓意著忠誠勇敢的馬會為你帶來好運和好消息,這種藝術形式也被廣泛地應用于宮廷文化和家庭裝飾中。此外,還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臥薪嘗膽”的精神,強調了不屈不撓的堅強和毅力,是一個相當有文化內涵的藝術品。所以,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也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九、馬踏飛燕典故?
典故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賓訪問蘭州,在參觀甘肅省博物館時見到了這件青銅奔馬,被這件文物的藝術魅力所傾倒,說“他是這批文物中的寶中之寶!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就算是拿到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藝術珍品。”
立刻為其命名馬踏飛燕,雖然后來諸多研究表明那不是一只燕子,如尾巴形狀是齊展的,并非開叉的燕尾,此作品是比喻馬跑得很快,連獵鷹也趕不上的意思,故此有人提出銅雕作品應正名為馬踏飛鷹而非馬踏飛燕。但由于這個名稱十分傳神,被廣泛地使用。
1973年這件文物被安排在英國和法國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此后該文物巡展歐美14國,由于文物集巧妙的藝術構思與高超的工藝技術水準、且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被西方藝術家譽為“雕塑藝術的極頂之作”。
1983年12月,青銅奔馬被定為中國旅游的標志。西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教授把多勛認為,“馬超龍雀”在旅游行業中是規范定義,寓意著“中國旅游騰飛、跨越和超越發展之義,對中國旅游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還象征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意中國文化在當代全球文化中有著相當重要的體量和位置。
簡介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馬踏飛燕”的形象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的識別標志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標志的主體形象,是國家一級文物。
十、馬踏飛燕原型?
“銅奔馬”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
國家旅游局正式定為中國旅游標志圖形,其原型來自甘肅武威涼州區雷臺漢墓出土的文物。或許很多人都和我一樣,一直認為這個奔馬雕塑就叫做“馬踏飛燕”。